咦!真的有可以分解的密封袋或保鲜膜吗?
咦!真的有可以分解的密封袋或保鲜膜吗?
市面上出现号称可以「生物分解」的密封袋 (图片来源:C2C平台拍摄)
将吃不完的食物包上保鲜膜放入冰箱,或装进密封袋内保存,是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大家有没有发现,市面上有品牌推出号称可以「100%生物分解」的密封袋及保鲜膜,宣称「因为添加了『d2w粒子』,所以可完全地在土壤中分解成二氧化碳及水,达到生态平衡」。这样看似兼顾环保与实用的产品吸引了许多关心环境的消费者购买,但实际情况真的是如此吗?快来看看C2C平台精心制作的影片吧!
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myU9SJcMLY&t=3s)
市面上常见的密封袋及保鲜膜材质
目前流通于市面上最常见的密封袋材质为PE(聚乙烯),其中包括了HDPE(高密度聚乙烯,又称2号塑胶)和LDPE(低密度聚乙烯,又称4号塑胶)等。由于PE价格低廉、加工容易,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密封袋的制作上。
保鲜膜的材质除了PE之外,也常使用PVDC(聚偏二氯乙烯)和PVC(聚氯乙烯)。其中,PVDC和PVC都含有氯,且在制作过程中需加入塑化剂和安定剂,遇热会释出有毒物质,对人体产生危害,另外,PVDC及PVC的回收率也非常低,因此非常不建议选购。
而PE材质虽然可以透过「回收」再制成新产品,但因为密封袋及保鲜膜因使用过程易沾染油污,实际上难以回收。在大众环保意识抬头、塑胶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况下,部分厂商开始着手研发新材质,希望制作出能够被生物分解的密封袋及保鲜膜。
塑胶加入「可以促进碎裂」的添加物后,可能造成的危害
然而,这些市面上宣称可以被生物分解的密封袋及保鲜膜,其实是在常见塑胶(如PE)中添加了像是:玉米淀粉、碳酸钙或是自行研发的d2w分子等,这些添加物只能让整块塑胶快速「碎裂」成小块,无法使塑胶真的被生物分解,塑胶仍会以碎屑或微粒的形式长久存在于自然界,无论是流入海洋造成污染或被动物食用进入到食物链,都容易比一般塑胶垃圾产生更大的危害。再加上塑胶变得更容易碎裂后,其实增加了回收处理的难度。
宣称可以被生物分解的密封袋及保鲜膜,是在PE内加入d2w等添加物(图片来源:C2C平台拍摄)
上述提到的d2w是一种氧化性塑胶(oxo-plastics)添加物,无法真正解决塑胶垃圾问题,甚至有造成更多生态危机的风险,因此针对此类添加物,欧盟在2019年通过法规,宣布将于2021年全面禁用,目前已有多国领先实施禁令(如西班牙、义大利、法国等),但台湾法规仍未加以规范。
目前在台湾添加氧化性塑胶(例如d2w粒子),虽然并不违法,但是在包装上号称「生物分解」的字样,其实是很容易误导消费者的,因为这样的塑胶只会氧化碎裂,与生物分解无关。我们相信材料设计者原有的环保美意,也希望厂商能修正添加d2w的配方,并且更精确的宣传商品使用材料,善尽企业该有的社会责任。
碎裂的塑胶流入海洋造成污染
需要密封袋的你们,可以这样做
目前市面上的确有生物来源的「可堆肥塑胶」,如PBS、PLA、PCL等,这些塑胶在温暖潮湿的堆肥环境下是可以被生物分解的,但目前台湾尚未建构完整独立的回收体系(註1),也未被制成密封袋或保鲜膜。因此,对于需要保存或携带食物,却又同时关心地球的你们,可以选用可重复使用的保鲜盒或保鲜罐替代。
以可重复使用的保鲜盒保存食物更环保
生产者与消费者须一同重视材料的健康性与循环性
摇篮到摇篮(Cradle to Cradle, C2C)概念提倡从源头改善产品设计,让产品能重复循环、有效落实循环经济。其中,「d2w分子」及其他氧化性塑胶在最新版的C2C认证标准内亦被列为「不符合循环概念之产品」,若产品採用了此类材料即无法通过C2C认证。C2C认证重视材料的健康性与循环性,并依据国际最新规范,持续在全球市场上为生产者提供指引,同时也为消费者把关。
身为消费者的我们,在选用产品时也应该更加注意内容物及材料,拒绝购买添加d2w等oxo粒子的产品;同时,肩负起地球公民的责任,将正确的资讯传达给身边亲友,一起为循环经济尽一份心力。
註1:若可堆肥塑胶与一般塑胶混杂回收,投入资源回收桶后,其实很难进入堆肥系统被分解;且可能影响一般塑胶的回收,使得再制产品的品质变低。
-----------
资料来源:
假「分解」真「裂解」 塑胶变成碎屑更可怕 - 环境manbetⅹ手机网页登录
https://e-info.org.tw/node/202126
解开可分解塑胶身世之谜 选对「家用可堆肥、海洋可分解」可以更环保 - 环境manbetⅹ手机网页登录
https://e-info.org.tw/node/221737
<环保小学堂 – OXO,您不得不注意的塑胶添加剂> -
本文由《台湾摇篮到摇篮平台》编辑撰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