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摇篮到摇篮(Cradle to Cradle) by The Sky of Gene
我是个生物学家,如果要我出一题考题考学生,我会出这一题:
人类相较于其他生物,最独特之处是?
A) 拥有发达的大脑。
B) 发动战争。
C) 改变气候。
D) 制造并使用工具。
E) 以上皆是。
F) 以上皆非。
答案是?
F!以上皆非!
A不完全对,因为鲸豚也有发达的大脑,牠们的智力可能不会比人类差太多。
B不完全对,因为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就会发动战争,珍古德在非洲长达好几十年的观察,就多次发现野生黑猩猩会发动残酷的战争,残杀同类。
C不完全对,因为牛在消化食物产生的甲烷,也是一种温定气体,其效应还是二氧化碳的卅倍。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,当然也能够改变气候。
D不完全对,因为黑猩猩就能够制造工具,把树技加以修饰用来钓白蚁吃,黑猩猩还会制作长矛来猎杀婴猴来吃,黑猩猩使用工具的记录甚至有4,300年之老。有研究显示乌鸦会把核桃丢到汽车会经过的路面,待核桃被軏碎时再去食用。
E当然不对,所以答案是F。
那么人类相较于其他生物,最独特之处是?
我会给的答案是:
制造垃圾!!!
是的,人类应该是地球上唯一会制造垃圾的生物,只有人类会大量制造出没有任何其他生物可以分解的废弃物!
在自然界,一种生物的废物,就是另一种生物的宝。要不然我们的屎尿怎么能种出各种鲜美的蔬果呢?今人陶醉的美酒,基本上也就是酵母菌的尿液啊!
佛里曼新书的书名《世界又热又平又挤》(Hot, Flat, and Crowded),其实还没把当地的环境问题道尽,因为少了一个「又脏」,所以世界是又热、又平、又挤、又脏(hot, flat, crowded, and dirty)的。在一百年多年前工业革命后,人类就不断地制造大量自然界无法分解的垃圾,多到未来世界很可能会变成电影《瓦力》(WALL-E)中熟悉的景象。〔〈世界又热、又平、又挤(上)〉、〈世界又热、又平、又挤(中)〉、〈世界又热、又平、又挤(下)〉和〈可爱的瓦力〉〕
《从摇篮到摇篮》(Cradle to Cradle: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)就是要试图从工业设计的角度,来真正解决地球又脏的问题。除了提出地球环境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,《从摇篮到摇篮》和《世界又热又平又挤》两书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要在不伤及经济成长的情况下彻底解决环境问题,这和过去许多环保团体极力主张的限制经济发展非常不同。从美国金融风暴到欧美经济衰退,以及台湾的政权更迭,还有中国印度的经济发展,可以看到一个大问题,就是不管是在民主国家也好,极权国家也好,谁无法大力促进经济发展,谁就等着下台。因此,为了环保而限制经济发展,是完全行不通的!而且以限制发展的方式来拯救环境,也铁定激发不起企业家和数以亿计的上班族之热情。总之,违背人性和经济学原理的环保运动,只会事倍功半,很难达到具体的成效的!
《从摇篮到摇篮》去年初在台湾就有很好的译本了(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,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译;野人出版),也在台湾产生了一股炫风。Michael Braungart在去年4月曾到台湾访问及演讲。《从摇篮到摇篮》提出的解决方式,是利用充满巧思创意的方式,来改变传统的工业设计,让消费者在享受新产品之余,厂商能够有效地回收旧商品,把绝大部分原料充分回收使用来制造更新的产品,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。
《从摇篮到摇篮》并非空谈,因为作者德国化学家Michael Braungart和美国建筑师William McDonough实际参与了许多工业和建筑设计的革新,并且在各合作案例生产出已成功上市的产品。
Michael Braungart曾经加入激进环保团体绿色合平组织,他曾组织过几次大型抗议活动,对工厂排放有毒废料进行过实际的抗争。可是经过几次抗议活动后,他意识到就算那些抗议活动有效,他们也不过是暂时性和局部性地阻止了工业污染而已,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。于是,他换了个方向,到大学任教,并且分别在德国和美国开设了两家公司,从工业设计着手,希望能够彻底改变工业使用有毒原料以及排放有毒废料的一般制程。
William McDonough是建筑师,曾担任维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,他和Michael Braungart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开创了一家公司MBDC McDonough Braungart Design Chemistry。他曾为芝加哥市政大厅以及福特汽车公司(Ford)工厂设计了绿化的屋顶,也为中国的农民设计了环保廉价的房屋。所以,以他们俩人的案例来说,他们在书中提出的论点,绝对并非是空谈。1991年,他们为1992年地球高峰会的世界城市论坛共同撰写了「汉诺威原则」(The Hannover Principles),提出「消除废物的概念」,以做为2000年世界博览会的设计指导原则。他们主张工业生产应有良好的设计,不应产生废物,有别于目前大部分环保人士所提倡的工业减废方案。
在工业革命之前,人类不管是吃的、住的,还是用的,都是取之于大自然,或人工改造的大自然,人类并未曾制造过地球上未曾出现过的有毒化合物。不过,在工业革命后,石化燃料及产品的使用,以及企业利润的追求,让人类一再合成,并且大规模制造出地球上未曾出现过的有毒化合物。对于这种大家皆已熟知的环境污染,经过长期的努力,环保专家提出许多减少工业危害的方法,例如减废、再利用、回收、或甚至限制、规范等,可是Michael Braungart和William McDonough在书中要告诉大家的是,那样「比较不坏」的方式,并非最佳的解决方案。
他们指出,所谓的「回收」,其实是降级再利用。「回收」是否对大自然有益则,也要视回收的项目而定。以最常见的纸类回收为例,一般高级用纸、报纸、杂志等皆是印刷精美、颜色鲜艳,很少考虑到环保的原则。这些纸类回收后,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漂白剂与其他化学物质,才能产生可用的再生纸。另外,由于再生纸纤维较短,表面较粗糙,使用过程中较易释出微粒而进入唿吸道,因而引发过敏。
Michael Braungart和William McDonough在书中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式。例如利用一种耐撕防水的塑胶纸,用无毒的墨水印刷,待需要重新使用时,只需要用无害的溶剂,把墨水洗掉就好。那样的设计,不仅能够生产出更耐用的纸张,还能减低回收成本,同时在回收的过程中,不会产生有毒废料。其本上,Cradle to Cradle: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的原文版,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印制的。整本书用的是耐撕防水的塑胶纸,虽然和他们提出的方法还有段距离,可是在印书时就尽量用最接近他们理念的方法,足以见识作者的用心。
工业产品回收再利用往往只能制成较低阶的产品。例如回收的塑胶品大部分用来制造深色的垃圾桶或公园座椅等。从汽车回收的钢铁,也因烤漆的污染,而成为品质较低的钢材。从铝罐回收的铝,也受到涂料的污染。因此,为维持再利用时的品质水准,产品制程设计是最重要的关键,也是目前最不易克服的困难。
为了捉进消费而维持经济成长,工业产品愈来愈不耐用,变成废弃物的速率越来越高。可是把产品做得坚固耐用永久不坏又不附合经济发展原理,所以作者提出「服务」产品,可能会是一实际可行的方法。企业出售「服务」,例如出租电视机的服务,使用十年后,电视机回收再制成高级的电视机,而顾客也可享受更新型的电视机。由于电视机要回收再利用,所以企业在设计电视机时会将回收的问题一併纳入考虑。如此一来,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,企业继续提供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新产品,达到三赢的局面!
作者提出,地方性、多样性的产品也应是必要的考量。产品的有效性往往因人、地而异。正如衣服、化妆品一样,多样化的产品提供相异体质和品味的人不同且合宜的选择。作者提出原料地方化是企业永续经营,地球永续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以日常用品清洁剂为例,各地的水质不一,洗衣服的方式也不同,对清洁剂的品质需求自有差别。然而,清洁剂厂商却大量制造单一产品,销往世界各地,造成不适用或甚至污染水源的情形。近年来流行使用的液体清洁剂,重量不轻,运输它们非常增碳。若将其集中生产再运送世界各地,除了可能不合地方使用外,更因运输成本提高而增加环境的负担。若能由各地方自行生产,其洗洁效果将会较好,又可节省环境成本。
化学家Michael Braungart也提到一个他实际参与研究的案例。众所皆知,一般的淋浴乳和洗髮精等含有不少对环境不友善的化合物,而添加那些化合物的目的,是因为某个添加物对皮肤有不良的效果,例如会让皮肤干燥,所以要添加保湿剂等。于是淋浴乳和洗髮精就多了一堆和它们的功用无关的化合物。Michael Braungart领导一个团队研究,尝图设计出含有最少添加物的淋浴乳等,然后他们成功了。可是厂商刚开始却不乐意生产那样的产品,因为所使用的原料更贵。不过当Michael Braungart成功说服厂商一试之后,厂商开始生产产品时,却发现使用了更贵的原料,成本却降低了。原因是,生产传统的产品使用的一堆添加物,不是有毒就是易燃等,所以要有特别的储藏设备和空间,无形中增加了成本。而生产环保型产品,不再需要那些特别的储藏设备和空间,无形中大幅降低了成本。这个案例再再说明,环境有利的产品,不见得是有钱人的专利,而且对环境、企业和消费者,可以是三赢的。
对了日常生活的产品,他们也提到建筑的例子。现在的建筑技术,让世界不同地区都能用混凝土来快速建造房子,所以再也没有考量到环境的问题,所以盖出来的房子得要用大量的能源,才能维持房屋内的舒适。其实古人的房子在设计时,就考虑到自然节能的因素。事实上,它是古老传统的技术,只是被现代人所遗忘而已。欧洲仍有许多旧的农庄,以石头、木头建造而成,屋顶种着草。在中国北方的房子,有面南的大窗子,冬天时白天会让阳光进入,吸收热量,待晚上再释出。夏天晚上,让凉风进入,降低室内温度,并清洁屋里的空气。
古人无法随便浪费能源,所以都会因地置宜来盖房子,因此今后的绿建筑也必然后考量到不同地区气候的因素,参考地方古老智慧来盖建筑,以达到能源使用的最大效益。而且使用地方性的原料和建材往往最适合地方的需要,也能造福地方经济。例如使用外来的木制地板常会有湿度不同的困扰,也容易因输入木材而造成外来种生物入侵的问题,扰乱原生种,甚至造成生态不平衡而引发原生种的大量灭绝。
作者也提倡绿屋顶,让屋顶覆盖一层土壤,上面种花草,既可当蜂蝶昆虫的家,又可吸收雨水,更可隔热保温。以自然的方式盖屋子听起来似乎很新奇,可是却是人类几千年以来使用的方式。作者William McDonough曾帮芝加哥市长理查‧戴立(Richard Daley)在市政大厅的屋顶盖空中花园。戴立市长在欣赏之余预测未来整个芝加哥市的屋顶都是绿色的,因它不仅凉爽,还可利用太阳能种植花草,提供繁忙的城市居民与无数鸟类、昆虫一个良好的栖息地。旧金山金门公园内的加州科学馆也是个好例子。〔〈加州科学馆(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)〉〕
最后,作者提到一个成功的工业环境改造案例──福特汽车公司路居河厂区。1999年5月,福特汽车公司总裁,也是创办人亨利‧福特的曾孙,威廉‧福特宣布重整福特汽车公司在密西根州狄尔波市(Dearborn, Michigan)的路居河(River Rouge)旧厂区,预估经费约需廿亿美金。
路居河厂区是亨利‧福特于1920年中期所购置,当初是一大片沼泽地。厂区在亨利‧福特的经营下,成立全球第一个「装配线」,产值傲视全球,把汽车从贵族的交通工具改造成平民交通工具。在美国大萧条的年代,它又设立「拆卸线」,将旧车零件支解再使用,虽然过程还算粗糙,却是「废物即食物」的典型代表。可是歷经数十年的使用,厂区在上世纪末已呈现老态,曾经是观光景点、艺术家灵感的厂区,土壤与水质因长期受污染,几乎成了不毛之地。
要重新整治可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。福特汽车没选择新土地重建新工厂,却负责任地将生锈的水管去除,清除污染的土地。要让厂区重新成为可以让人工作的环境不是一项容易下的决定。更不容易的是,福特接受作者William McDonough的生态有效性概念,且排除万难,邀请William McDonough一起将其实现厂区整治。
对于已受到污染的土地,福特公司徵得当地政府的许可,採用创新的方式来处理。首先,将上层土壤移开分别处理,然后清理较深层的土壤。使用的方法包括栽种植物以清除土中的毒素,并使用细菌、真菌和藻类生物让土壤重新恢復生机。对雨水的处理与排放亦融入生态的原理,新工厂有着绿色屋顶,可以涵容两吋的雨水,停车场的地面使用格子砖,土壤可以吸收雨水,雨水流经盖好的沼泽地,里面种有植物,细菌、真菌和藻类,最后流经种满原产植物的沟渠,最再流入河中。如此歷经三天的流程,雨水流入河川时已相当干净。
据福特公司的估计,若採用传统的方法排放雨水,所需建造的新水管及处理厂约需美金4,800万元。採用生态环保方法,不仅可清净雨水,还可提供许多动、植物的栖息地,增加环境美观,让工厂成为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,更可节省美金约3,500万元。那是一个超大型的试验场,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好好用心地向福特学习,无论做为绿色屋顶或是装置太阳能板,对生态环保的正面助益是非常巨大的。福特工厂环境的改善,成为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,过去让竞争对手给挖去的工人,也愿意重回福特的怀抱。
最近大家都听闻美国底特律摇摇欲坠的三大车厂经营不善,而向美国政府提出纾困的新闻。其实,真正需要纾困是两大车厂-通用和克莱斯勒。福特算是较有远见的美国车厂,所以尽管还是年年亏损,不过不需要美国政府的援助也还勉强能撑下去。不同于另外两大车厂,福特很早就配合环境品质管制,他的工厂都经过ISO环境品质认证,同时也要求供应商做相同的配合。福特在底特律三大车厂中相对的健全,也就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两大车厂更早注意到环保的问题!
本篇文章转载自The Sky of Gene,版权属原作者所有,
臺湾摇篮到摇篮平台在此仅做分享,
若有不适当或对文章出处有疑虑,请发信告知,会立即进行撤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