坟墓不是终点 是摇篮想法的开端 (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 张杨干 副执行长着)
文.图/张杨干(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数位媒体企划专员;本文收录于《低碳生活的24堂课》)
小时候去扫墓时,总会在上完香后分到一颗水煮蛋,长辈们还会规定,剥下的蛋壳一定要撒在我阿公的坟上。我原以为这是我未曾蒙面的阿公,因生前嗜吃鸡蛋而在身后留下的规矩,长大后才知道这纯粹只是一个仪式,代表着生命的逝去与重生。
虽然我不知道鸡蛋被吃下肚后,究竟要如何重生,但每年清明节去扫墓时,确实常可以感觉到新生的力量。不论像是满山遍野的竹笋头、路旁小树榄仁刚抽的新芽,就连坟上茂盛的青草,也都支支充满了旺盛的战斗力。
小时候去扫墓时,总会在上完香后分到一颗水煮蛋,长辈们还会规定,剥下的蛋壳一定要撒在我阿公的坟上。我原以为这是我未曾蒙面的阿公,因生前嗜吃鸡蛋而在身后留下的规矩,长大后才知道这纯粹只是一个仪式,代表着生命的逝去与重生。
虽然我不知道鸡蛋被吃下肚后,究竟要如何重生,但每年清明节去扫墓时,确实常可以感觉到新生的力量。不论像是满山遍野的竹笋头、路旁小树榄仁刚抽的新芽,就连坟上茂盛的青草,也都支支充满了旺盛的战斗力。
摇篮到摇篮 让商品不再走入坟墓
生生不息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,但似乎工业革命后,消费主义反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准则,创造需求更是经济成长的必要原素。但眼见环境已准备反扑,暖化后的悲剧正威胁我们及下一代的未来,难道我们只能像是《大话西游》里的紫霞仙子,痴望天空等着超级能源哪天会突然被发现,如同至尊宝般将踩着七彩云来拯救世人一般?(註1)
对环境学者麦克.布朗嘉(Michael Braungart)而言,上述的说法绝对是否定的。他与威廉.麦唐诺(William McDonough)合着的《从摇篮到摇篮》,书中所传达的理念,就是要让商品本身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,让人类的经济活动,不再只是对地球採取「摇篮到坟墓」式地掠夺。
布朗嘉几天前来到台湾,并在天下企业公民(CSR)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,他所谈的不是已讲到老掉牙的「永续发展」或「循环经济」,甚至,他还强调他讲的也不是零废弃(Zero Waste),他坚持说:「没有什么是废弃的,所有的商品,都应当成其他商品的养份」。
减少破坏 仍会造成伤害
布朗嘉认为,过去环保只谈到减少破坏,但这并不能解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。他提到,荷兰政府正鼓励民众,平日少开车以减少二氧化碳对地球的伤害,「但试想,你会以少打你的老婆,来表示你爱你的老婆吗?」。
布朗嘉的想法是,减少破坏,仅等同于接受现在那些不好的设计,小从一双鞋子大到一间工厂。他指出,人类所应该作的,是要让商品从设计开始,就要思考它的「来世」,让手机的外壳回收后,可以升级成医疗设备使用;让纺织工厂排出废水,可以比饮用水还要干净
他所谈的,也不只是在讲资源回收。事实上他认为,一些回收的资源,因为当初在制造时混有各种不同的化学成份,因此没办法再制成相同等级的商品,这也等同浪费了这项资源。
从设计着手 让资源升级利用
在《摇篮到摇篮》一书里,他以宝特瓶的PET为例,指出PET因在制程中会受到锑的污染,因此即使回收后,也难以制成对人体安全的新聚合物来「升级再造」。换句话说,这支回收的罐子只能作「降级回收」,它也许会出现在地毯或鞋底,但将不会再出现在另一支装汽水的宝特瓶。
让所有的商品在来世成为同级或升级的资源,现也已经出现在许多「C2C」认证的商品里,像是98%可回收的Mirra椅、100%可回收的Eco Intelligent聚酯纤维(制造过程83%来自可再生的水力发电)、以及在一小时内会融化的Uniliver的冰淇淋包装等。在美国,已经有六十项产品通过C2C的认証,在欧洲,荷兰环境部长则宣示要成为C2C的国家。
布朗嘉对于缩减碳足迹的概念,并不甚认同,他比较偏好朝正向思考,让人类的足迹转变为对地球是正面的,且愈扩大对地球愈好。但不论是布朗嘉的绿色设计主张,或是有些环保人士所坚持,应将每人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八公斤、一年三吨的永续指标(Goodall 2007:9),任一路径都是对地球友善的作为,我想也都值得各自去坚持。
今年清明假期,若您也对生命的逝去与重生有所感嘆,建议您到附近的图书馆或书店,借或买本《摇篮到摇篮》回来看看吧!
註1:没看过《大话西游》吗,那至少听过下面这部短片的台词吧,也希望所有的资源都能重覆被使用超过一万年:
【参考资料】
Goodall, Chris 2007 “How to Live A Low-Carbon Life” Earthscan:London
威廉.麦唐诺(McDonough, William) & 麦克.布朗嘉(Braungart, Michael) 2008 《从摇篮到摇篮(“Cradle to Cradle”)》 野人文化:台北。
npo-emba 16-Jan-08 《从摇篮到摇篮 庆祝新文明的诞生》by 黄秉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