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人必看!荷兰「从摇篮到摇篮」的绿能设计 by 鱼肠剑谱
看建筑,我从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到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,再到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现在建筑越看越小,越看越轻,越看,越不是建筑的「实」,而是它的「虚」。
古罗马着名的建筑师维特鲁威的《建筑十书》,为建筑定下了三个主要标准:坚固、耐用、美观(firmitas, utilitas, venustas),也成为后世追求的标准;现代建筑,拜科技之赐,越盖越吓人,再加上房屋广告的吹嘘宣传,更是让人以为任何建筑都能基业永固,百年传世。
其实,我们如果活得够久,就会「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楼塌了」,建筑终究是废墟;如果我们歴经战乱、天灾,看到建筑的被灭绝,那就明白,再坚固的建筑也是无常。
美国911事件里,我们看到双子星大楼就在我们眼前倒塌了;台湾921大地震、八八水灾、919水灾,我们都看到建筑被无情的摧毁。
屋顶、樑柱、墙等,是建筑的「实」,建筑所营造的空间与引领的意义与观念,是它的「虚」。
现在流行一种「从摇篮到摇篮」(Cradle to Cradle Design)的绿能设计概念,或简称C2C,强调用「仿生」(biomimetic)的方式,建议工业发展必须同时保护和丰富生态系态,以自然的代谢,且安全、富生产力的有机与合成物质的循环利用方法来设计。
建筑终究是废墟,也很无常,造成大量的废弃物与浪费,在所难免。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Steigereiland,正在实验「从摇篮到摇篮」的设计,换句话说,使用被用过或分解的建材来盖新房子,并且必须获得荷兰PassiefBouwen的认证,才能进行设计和施工。
由于设计师是日本人Terunobu Fujimoro,这栋房子採用了许多高阶与传统的老方法。建筑的主要材料为木头,木材提供了舒适性和吸音,但正面採烧炙过后的木板,这可以免去油彩或再处理;电力从屋顶的风力涡轮引擎而来,用以产生部份电力所需和温暖的自来水来源,其次利用地热交换系统,在空气进入房子之前加热。传统的老方法,如在夏天时,分别从顶楼和地面层打开特制的「快门」,使空气对流;为使房间保持清凉,则在主卧採用土墙,白天吸热,夜间散热。
FARO盖这种绿能设计的房子不是第一回,第一栋叫Blue House,有兴趣者,可以按图去看看:
其实荷兰并不只是提倡「摇篮到摇篮」的绿能设计罢了,荷兰跟台湾一样水患频仍,许多实验性的水上住宅也正一栋栋的建设起来。我这样想,以近年来颱风所带来的水灾,台湾人真有可能要住在水上了,再加上面对中国大量建设,使得建筑物料价钱飇涨,台湾人是到了思考绿能设计的时候了。
Faro 官网
延伸阅读:
弱建筑、微建筑、负建筑、怕建筑
人定胜天是建筑界最不该遵守的原则:纽西兰的梦幻豪宅月亮山庄
本篇文章转载自鱼肠剑谱,版权属原作者所有,
台湾摇篮到摇篮平台在此仅做分享,
若有不适当或对文章出处有疑虑,请发信告知,会立即进行撤除。